top of page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22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
第一章 假農作事件的反思與警示
在雲林縣水林鄉的農田旁,「急買土地」的廣告看板,就張貼在一根根矗立於田間小路的電線桿上。過去二十年,臺灣不斷上演的農地炒作現象,從這些看板可見一斑。 2000年《農業發展條例》修正案通過,從此臺灣農地可自由買賣。農地進入自由市場成為商品後,業者以非法途徑或鑽法規漏洞,大膽在...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21日讀畢需時 9 分鐘
第二章 農電如何共生?
臺南市官田區一座牧場裡,雞隻自由穿梭在光電板遮蔭的溫室下。它們生長在溫度適宜、通風且明亮的環境中,吃著飼主親自調配的天然飼料,無需抗生素,就能健康長大。而牧場另一處則是無毒蔬果栽種區,蔬果收成後會販售給民眾,而賣相不佳的蔬果就成為雞隻的食物。...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20日讀畢需時 9 分鐘
第三章 從踩雷中學習:七股漁電共生爭議
種電,不只發生在農地。魚塭蓋上太陽能板發電,也是這幾年臺灣西南沿海出現的新景象。 特別在農地種電因「假農作」及「農地變更」爭議,發展停滯不前的情況下,魚塭種電成為新的光電發展途徑。政府期望讓魚塭一地兩用,並稱為「漁電共生」。...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19日讀畢需時 9 分鐘
第四章 環境與社會檢核,為光電選址求解
過去三年,地面型太陽能引起的開發爭議,接連不斷。濕地、魚塭與山坡地,都曾是光電開發誤踩的雷區。屬於乾淨能源的太陽光電,原先承載著人們對於能源轉型的期待,頓時卻成了公民團體擔憂、監督的新對象。 「光電最大的問題是,如果一開始選到有生態疑慮的地方,那就會產生爭議。」地球公民基金...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18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
第五章 台糖光電開發,為何讓農地種電變成零和遊戲?
一片片果園接連,形成遼闊無邊的農田景觀,是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的樣貌。這裡少有高大的建築物遮蔽,陽光十分充足,是典型的農業村落。麻園村人口不多,偶有居民騎車經過,即便是素昧平生的外地人,一樣熱情地按兩下喇叭,舉起右手打招呼。...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17日讀畢需時 9 分鐘
第六章 公民電廠創造農村新價值
光電與農業,並非只有衝突關係。就在地面型光電爭議不斷之時,一波由下而上發起的公民電廠運動,也在五年間逐漸發芽、茁壯,為農村帶來過去未能想像的新機會。 位在桃園市復興區的比亞外部落,以有機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,過去每到颱風季,族人就面臨突然停電的窘境。2019年開始,臺灣再生能...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16日讀畢需時 8 分鐘
第七章 水產養殖先驅,讓漁電共生露曙光
農業結合光電的政策,自2013年推動至今,一波三折。農業與光電共生的美好願景,還有機會實現嗎? 2020年7月7日,農委會公布最新的農業綠能發展方向:以漁電共生、畜禽舍屋頂為主,農地種電暫緩。 其中,地面型漁電共生的占比最大。預計2025年全臺四萬多公頃魚塭中,將有一萬公頃...
蘇彥誠 Josh Su
2021年12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結語
2013年至今,臺灣推動農業結合光電的政策已歷時八年。走過大大小小的爭議,我們更了解能源轉型對社會帶來的轉變,絕不僅止於能源本身。能源轉型與整個社經結構的關係就如萬縷千絲。 從假農作事件,我們得知政府的完善法規在能源轉型過程,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若無制度性的限制與引導,在商...
bottom of page